絳竹/青錢換酒/小竹子咬吸管。電腦版目錄戳【博客簡介】。行動版目錄戳【釵鈿墮處】或查看置頂。平時搞搞詩詞/歷史同人衍生/古風耽美/紅樓百合。所有活過的人物都有獨立的思想與生命,無論我的二次闡釋再如何生動,也無法真正代表他們。謹此聲明。
ᕕ ( . ᐛ ) ᕗ 溜了溜了。



自我介紹有兩個版本↓

【腐儒 ver.】
石鼓遺篇終隱淪,刀叢殘句竟誰陳。盤空硬語吟難曉,翡翠蘭苕寫未真。
莫哂英雄孤憤語,休欺才子耦耕身。案頭賸有雕蟲句,卻恥長揖拜路塵。

【腐女 ver.】
久負琴書我自知,同人何事更相疑。文從出世萌猶晚,書到今生廚已遲。
醉裡最憐遷客淚,醒時猶愧史臣詞。未妨笑我輕狂慣,若不輕狂枉學詩。

[書摘]《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邱貴芬導讀

書名:《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後殖民主義》

書系:經典解碼:文學作品讀法系列

出版單位:行政院文建會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編製

作者:邱貴芬✿導讀


p.26
女性主義摒棄「單數」而強調「複數」,feminisms而非feminism,已隱含挑戰既有成規、不受固定準則規矩限制的姿態。
因此,本章節所提示之所謂「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方法」當然也非不可挑戰之原則。

p.27-p.28
女性文學批評以批判性的角度來探討社會的象徵系統如何再現女人,文學作品也是這龐大象徵系統的一部分,而且透過教育和閱讀一再複製男性主導文化的價值體系。例如:傳統文學作品對女性角色的刻畫可大略分為兩大類:一者為「家裡的天使」(angel in the house),另一類為有致命吸引力的「壞女人」(la femme fatale);前者往往是服從父權規範的女人,扮演溫柔照顧和犧牲自我的角色,後者往往是(情欲)越軌而企圖逃逸於父權規範之外的女人。透過文學作品裡女性角色的刻畫以及其中隱含的道德價值判斷,文學作品不免是文化象徵體系的一環,無法獨立其外。

p.29-p.30
在這個以英美文學為主要戰場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場域裡,文學傳統與典律的形成是女性主義批評者著墨最深之處,對於「歷史」相關議題的關注堪稱英美女性主義批評的最大特色。此派女性主義批評探討文學史裡隱含的性別偏見,也力圖建構女性自身的文學史。……歷史情境如何介入文學發展,是此類批評的重要關懷。

p.30
相較於英美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以實證傾向的路線凸顯「歷史」的相關思考,法國派女性主義通常以後結構主義及心理分析理論角度切入主攻幾大議題:語言(language),主體的形塑(subjectivity),再現(representation)。

p.30-p.31
步入1990年代解構「性別」理論興起之後,「性別」概念大受衝擊。巴特樂(Judith Butler)在1990年出版的《性別麻煩》(Gender Trouble)對於「女人」的概念和認同提出激進的挑戰,成為後來「酷兒」(queer)理論的先驅之作。……如果一切「性別」均是透過論述一再引述和實踐而形成,「女人」這個身分認同也成為問題。……「酷兒理論」主張所有對於「性別」、「性」的種種概念皆是「論述」(discourse)建構出來的,平常我們視以為當然的「正常」、「異常」的所有「性」相關的概念都需要重新檢討。「女人」、「女性」這些概念亦然。

p.31-p.32
至於「階級」議題,恐怕是在非裔女性主義和通俗文學的討論中最見豐收。非裔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通常揭露種族、性別和階級的三重壓迫如何瓜葛糾纏,而通俗文學領域裡,女性讀者文學消費的探討則往往觸及「階級」議題。

p.32
我們大概可分「文本」(text)和「脈絡」(context)兩個方向來關照女性主義文學創作與批評。

p.34
性別壓迫並非於真空狀態性產生,而往往深植於特定歷史情境當中,因此,此特定歷史脈絡裡其他因素與性別如何交會,也往往是創作和批評的著力之處。

p.37
女性主義創作與批評雖然從意識形態解析下手,卻不是簡單的(身分認同)政治反映論,探討重點仍是創作的繁複層次以及其不可化約為簡單訊息的表現、思考方式。

p.67
第一人稱(以「我」為敘述者)的寫作形式在弱勢社群文學裡是相當常見的寫作策略,暗示弱勢、被迫消音的主體奪回主體位置與「自我再現」權利,透過發聲抵抗被書寫、被消音的狀態。

p.69
女性小說有三種常見的結局:女主角與白馬王子結婚,女主角死亡,女主角發瘋。採用第一種結局的小說,劇情經常偷天換日,小說開場以女主角對於「自由的追尋」做為小說敘述的驅動力,但是在敘述當中,這種對自由的嚮往卻不知不覺被「婚姻的追尋」所取代,女主角反叛社會結構壓迫的原初動力逐漸消解,最後女主角馴服於傳統婚姻體制,暗示女主角被主流社會價值體系收編,不再是反叛而企圖鬆動現有父權社會結構的威脅力量。《簡愛》是此類小說的代表。

p.70
文學作品所採用的形式、敘述推展和結尾都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義涵,在女性主義文學中,往往牽動作品中對於性別壓迫、女性追求自由和發聲尋求自我再現的權力等等主題。技巧形式與主題如何呼應,開展出文學作品意識形態的層次,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一大重點。

p.100-101
另一方面,「瑣事」的寫法呼應了吳爾芙在〈女人與小說〉("Women and Fiction")這篇女性主義雜文經典裡所言:「很可能無論在人生或藝術的層面,女人的價值和男人的價值是不一樣的。當一個女人提筆創作,她會發現她一直想要改變既有的價值──讓男人看來沒意義的東西顯得意義非凡,也讓男人通常重視的東西顯得毫無價值。」

p.107
原住民評論家孫大川指出,以「第一人稱」做為書寫觀點,是一種拒絕「被書寫」而奪回「自我再現」、「自我定義」的寫作姿態。

p.111
每個族裔社群的文學都由社群成員來論述最好。這是尊重弱勢族裔的發言權?還是另一種方式的「圍堵」?

p.137
文學創作與賞析不在於要求作品必須符合作者/讀者當下的「正確」意識形態(我們也必須承認,我們「當下」的意識形態都有其侷限性,眼前的「政治正確」不見得未來就持續保有「政治正確」的位置),反而在於作品的複雜性和多層次義涵是否能超越單一意義的化約。

p.138
「反身性」介入知識生產,讓我們隨時保持自我檢討的警覺,其結果是論述和思考的不斷累積和深化。儘管如此,前階段的論述並不因此作廢,因為後來的論述思考必須站在前者的洞見基礎之上再加以發揮,更上一層樓。

评论
热度 ( 4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絳竹🍣鯨魚膾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