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竹/青錢換酒/小竹子咬吸管。電腦版目錄戳【博客簡介】。行動版目錄戳【釵鈿墮處】或查看置頂。平時搞搞詩詞/歷史同人衍生/古風耽美/紅樓百合。所有活過的人物都有獨立的思想與生命,無論我的二次闡釋再如何生動,也無法真正代表他們。謹此聲明。
ᕕ ( . ᐛ ) ᕗ 溜了溜了。



自我介紹有兩個版本↓

【腐儒 ver.】
石鼓遺篇終隱淪,刀叢殘句竟誰陳。盤空硬語吟難曉,翡翠蘭苕寫未真。
莫哂英雄孤憤語,休欺才子耦耕身。案頭賸有雕蟲句,卻恥長揖拜路塵。

【腐女 ver.】
久負琴書我自知,同人何事更相疑。文從出世萌猶晚,書到今生廚已遲。
醉裡最憐遷客淚,醒時猶愧史臣詞。未妨笑我輕狂慣,若不輕狂枉學詩。

[書摘]《讀者反應理論》[上]

龍協濤◎導讀


p.17-18

  紀布森(Walker Gibson)認為,在文學批評和教學中,必須認真區別一部文學作品的作者和作品中的說話者(敘述者)。……應該從讀者身上剝離出類似說話者的角色來加以研究。這個角色就是所謂冒牌讀者。

  何謂冒牌讀者呢?在每次文學作品的體驗中都有兩種可以區別的讀者,一種是膝上攤著書本的真實讀者,他的性格就如同任何一個死去的作者一樣複雜,因而無法表達。另一種是作者假想的或作品所要求的那種讀者,即冒牌讀者。他為真實的讀者所扮演以便體驗作品的語言,他是一種人工製品、聽人支配,是從雜亂無章的日常情感中簡化、抽離出來的。

  

p. 19

  顯然,紀布森的冒牌讀者不過是文本的一種功能而不是真正的讀者。但是他相信真正的讀者一定會去扮演這一文本向他提出的角色。這種觀念注意到角色的活動與對文學的理解相關,並在文學批評中賦予閱讀經驗以確有證據的價值。

  

p. 19

  與紀布森的基本前提相似,熱拉爾·普蘭斯(Gerald Prince)從強調敘述者與敘述接受者之間存在的對應關係開始進行探討。他首先對可能接受一部文本的各種讀者進行了一系列的區分:真正的讀者(手裡拿著書的人)、實際的讀者(作者認為自己是為他而寫的、並賦予他一定的品質、才智和審美能力的那種讀者),以及理想的讀者(他對文本的理解達到完美的程度,並對文本中每一個細微變化都能欣賞)。

  

p.20-21

  但說到底,普蘭斯是在為一種敘述的類型學打基礎,在這種類型學中,小說不僅按照各種不同的敘述者之間的傳統來加以區別,還要根據聽故事的敘述接受者的類型來加以分類。

  

p.21-22 

  同紀布森和普蘭斯一樣,里法泰爾(Michael Riffaterre)原則上仍是一個文本中心主義者。他認為文學作品的意義蘊藏在文本的語言之中,但他抨擊那種認為意義獨立存在而與讀者無關的論點。

  

p.23-24

  較早從事這類研究的是美國學者詹姆斯.R.斯夸爾(James R. Souire)。他認為,對於教師來說,研究文學不僅應該考慮到文學作品本身,還應該考慮到學生對文學作品做出的反應。

  ……

  儘管青少年的閱讀反應表現出某種群體性傾向,可是每個讀者的能力、素質和經驗背景的獨特影響仍然造成了個別的變化。這就是說,讀者的反應是主觀性的,它制約著作品的意義。

评论

© 絳竹🍣鯨魚膾 | Powered by LOFTER